2020年9月10日,我院心病科成功为一重度心衰患者实施CRT-D植入术。
CRT,是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简称,若兼具心脏自动转复除颤功能,则称为CRT-D,因重度心衰患者常因恶性心律失常发作导致猝死。故最新多部指南(如2019ACC/AHA/ESC指南)均推荐植对重度心衰患者入CRT-D。
心力衰竭的治疗是心内科治疗学上的难题。该病使患者丧失工作能力,是高死亡率的严重疾病,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于心力衰竭。虽然药物可缓解症状,但仍有相当数量的患者即使使用最佳的药物治疗,仍不能阻止心衰进行性加重及改善预后。CRT-D通过多部位心脏起搏,恢复心脏收缩的同时能达到增加心排血量,从而改善心功能治疗心衰。国内自1999年7月应用此技术。2009年张兰主任将此技术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引入我市,并成功植入我市首例CRT,开创了乌海市心脏起搏治疗心衰先例。此后五年,经过不断积累主持完成了《心脏再同步化治疗在心力衰竭治疗的临床应用研究》,获乌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时隔11年,此项技术不断改进并日趋成熟。此技术在我院的成功应用必将推动我院心力衰竭治疗技术水平跻身于乌海市前列,并成为我院就诊的心衰患者的福音。
我院首例CRTD植入术患者为女性,72岁,因劳动时呼吸困难曾就诊于各家医疗机构,对治疗效果不满意,日常活动严重受限,几乎丧失治疗信心。几经辗转,就诊于我院心病科,全科医护人员经过仔细评估,认真讨论各家医院就诊资料,诊断为重度心力衰竭。给予优化药物治疗三个月后,患者症状较前减轻,但日常活动仍受限。
术前复查各项检查化验后,大家一致认为:植入CRT-D治疗预期疗效显著。在院领导及采供、设备、导管室、手术室、超声科等全院各科室的大力协助下,做好抢救准备。在与患者家属耐心沟通后决定:优化药物治疗基础上,实施CRT-D植入。术后十天,患者症状感觉良好,并顺利完成六分钟步行试验,患者家属非常满意,赠送锦旗以表谢意,鼓励医护人员再接再厉,为更多心衰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上一条:
下一条: